加氏高体鮟鱇

Sladenia gardineri   Regan
   

  18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测量标本4尾,体长199~525 mm,采自东海外海和南海外海。
背鳍Ⅳ,9~10;臀鳍6~7;胸鳍17~19;腹鳍1~5;尾鳍8。
体长为头长1.7~1.9倍,为头宽3.9~4.3倍,为头高3.1~3.3倍.头长为头宽1.6~1.8倍,为头高1.3倍,为吻长2.2~2.3倍,为眼径8.8~9.8倍。
体前部粗壮,向后渐细;躯干部和尾部稍侧扁,腹面较平坦。尾柄短,尾柄长稍短于尾柄高。头较长大,隆起,圆形.头高稍大于头宽。吻中等长,稍宽,吻宽稍小于吻长。头部各棘均低而尖突,前额峙光滑,后额骨棘稍大,蝶耳骨棘钝,上耳骨棘、问鳃盖骨棘及翼耳骨棘低而圆钝;无肩棘、关节黔棘、方骨棘、顶骨棘及下鳃盖骨棘。眼较小,上侧位眼间隔较宽,中间略凹,眼间隔宽为眼径2.2~3.8倍鼻突起较小,距吻端较距眼为近,其长约为眼径的1/5~1/4,前后鼻孔分别开日于鼻突起的前、后端口大,日裂伸达眼前缘下方,前上位,下颌突出,长于上颌。齿尖锐,犬齿状,大小小一;上下颌各具2行齿,上颌齿直立,下颌齿后倾;犁骨具4~5齿,侧方1齿较大;鳄骨具6~7齿,排成一行,小于犁骨齿。鳃孔宽大,部分伸达胸鳍基外侧的前方和上方,部分伸达胸鳍基内侧的下方。鳃2对,鳃丝较发达,无鳃耙。伪鳃鳃丝很长。
头、体裸露无鳞,具有许多细长皮瓣突起,在下颌腹面、头背部、头侧以及尾柄两 侧等部位的皮瓣较发达。
背鳍2个,第一背鳍具4鳍棘,第一、第二鳍棘均位于吻端背中央,第一鳍棘较长,体长为第一鳍棘2.4~2.7倍,棘竿光滑,无皮瓣,末端细尖,无明显皮质拟饵体;第二鳍棘紧位于第一鳍棘后方,较短,体长为第二鳍棘长6.7~9.4倍;无第三鳍棘;后头部有2鳍棘(即第四、第五鳍棘),均不外露,埋于第二背鳍起点前方的皮褶内。第二背鳍位于尾部,起点在肛门稍前上方。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,起点在第二背鳍第八鳍条基部下方。胸鳍发达,假臂长。腹鳍喉位,分离,较短小。尾鳍后缘近截形。
头体均为褐色,腹面浅褐色,各鳍端部黑色。口腔和鳃腔灰白色。腹膜黑色。
倪勇在《东海深海鱼类》(1988,: 317)中记录的褐色宽鳃鞍鲸Sladenia renzigerSmith et Radcliffe,经进一步核对,应鉴定为本种,即加氏高体鮟鱇S. gardineri。前者头较短,为体长的27.6%(体长为头长3.6倍);吻较长,吻长为头长的74.1%(头长为吻长1.35倍);第一背鳍仅具3鳍棘,前头部2鳍棘,后头部1鳍棘。而后者头较长,为体长的41.4%(体长为头长2.4倍);吻较短,吻长为头长的46.1%(头长为吻长2.2倍);第一背鳍具4鳍棘,前头部2鳍棘,后头部2鳍棘。


生物学

加氏高体鮟鱇为深海生活的鱼类,一般生活在900~979 m深的海区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